劈絲
編織
包裹
上色
晾曬
“過年前,家里做的子孫燈都批發(fā)出去了,這兩天再趕點出來?!?月13日一早,景區(qū)城北街道槐南村鴨成蕩組的李國林和老伴就在家里忙開了,他一邊給子孫燈外殼刷色,一邊向記者介紹,從大年初一到現(xiàn)在,自己和老伴一天沒閑著。
老手藝已經(jīng)傳承了四代
制作子孫燈是槐南村鴨成蕩組的傳統(tǒng)技藝。這種俗稱子孫燈的橢圓形紅燈籠,是揚州近郊不少家庭每年正月上燈時節(jié)必不可少的裝飾物品,春節(jié)前后是銷售旺季。
李國林今年66歲,是家里做子孫燈的第四代傳人。他介紹,自己老家在北郊酒甸,曾祖母是鴨成蕩莊上的,爺爺3歲時,曾祖父去世,曾祖母帶著孩子們回娘家莊臺定居,農(nóng)閑時做子孫燈補貼家用,將孩子們拉扯長大?!拔业母改敢彩强孔鲎訉O燈養(yǎng)大了我們兄妹5人?!崩顕终f,自己六七歲時,就跟著大人后面學編燈籠框架,到如今已經(jīng)做了整整60年,從曾祖母算起,家里做子孫燈持續(xù)130多年了。
曾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
“俗話說,荒年餓不死手藝人,以前種田沒什么收入,做子孫燈是老百姓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?!崩顕纸榻B,二三十年前,鴨成蕩組二三十戶人家?guī)缀跫壹叶甲鲎訉O燈?,F(xiàn)在,年輕人上班,有的老年人年紀大了也不做了,莊臺上還在做的大約還有10戶人家。
李國林和老伴在做燈人里算“年輕”的,至今還是當?shù)刈鲎訉O燈的大戶,每年可以做上萬只,可以掙個幾萬元。李國林的老伴顧雪芬介紹:“今年子孫燈行情好,進入臘月,老客戶就紛紛前來訂購了,價格也比往年高不少,市場上一對子孫燈可以賣到15元?!?/p>
做的是手藝,傳承的是情懷
因為做子孫燈出了名,李國林“購”“銷”都不需要煩神。他說,客戶和原材料供應(yīng)商幾乎都是找上門來的,每年光是編燈籠的竹子就要用到上千斤,賣家直接運過來。春節(jié)前后,需要燈籠的客商會上門拿貨,兒子也會在網(wǎng)上幫助推廣。
做子孫燈是純手工活,從劈竹子、編框架到燈籠成形,有20多道工序。莊上的老年人說,以前劈竹子,劈得手都發(fā)抖。李國林也說:“做燈籠掙的是辛苦錢,不如上班?!?/p>
雖說辛苦,做了幾十年,老手藝還是丟不下。李國林說,平時有了空閑,就不由自主地想把原材料拿出來,順帶著編幾只燈籠——這是鴨成蕩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,不能丟。 通訊員 祁霞 記者 仲冬蘭 司新利 攝